Zed is a next-generation code editor designed for high-performance collaboration with humans and AI.
Zed是由原Atom代码编辑器的作者Nathan Sobo另起炉灶开发的一款代码编辑器。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快速、简单且用户友好的代码编辑器。
Zed使用编译性开发语言Rust开发,这在本质上就决定了它的性能比较好,更何况还使用了GPU加速。开源以来已经在GitHub上获得了50K+的Star,可见Zed的受欢迎程度。甚至在YouTube上有人放出了Zed "kills" VS Code这样的标...
打开Python爬虫实战练习页面被屏蔽IP后使用代理服务器爬取页面_E04_Spiderbuf,可以看到页面并不复杂,留意页面右下角有翻面数字。 在网页上点击右键 > 显示网页源代码,可以看到网页结构也并不复杂。往下滚动查看源码,第193 - 199行是翻页的源码,但与页面显示的页面数量显示不符。 仔细对比各个翻页的链接,可以看到页数为6的链接样式类名多出一个“trap”,回到页面对比,发现页面上没有显示这个页数为6的链接。查找CSS样式类名为trap的样式代码,在第55行可以看到display: none;这样的CSS代码,这个代码就是不显示的意思。 通常页面放了一个不显示的链接在代码...
打开Python爬虫练习页面随机CSS样式类名,无Element ID_N07_Spiderbuf,可以看到页面数据并不复杂。 在网页上点击右键 > 显示网页源代码,可以看到网页结构也并不复杂。源码第16 - 29行有CSS样式代码,根据提示应该就是这里会变化,直接在源码的页面上刷新,可以看到CSS的类名发生了变化,而且每刷新一次都会变。 往下翻看源码,可以看到源码第70 - 1436行就是我们需要爬取的内容,div对应的CSS类名也会随刷新页面变化。 因为CSS类名每次都是随机的,就很难像之前那样直接使用XPath定位到需要获取的内容进行解析了,这时候有两种方法:一个就是request...
平时写代码使用VSCode居多,写Python以及前端代码时基本不用过多地配置即可开始编写代码、运行,也算是开箱即用的程度。但涉及到Golang这样需要编译调试的开发语言就需要进行一些配置了,尤其是需要跨平台运行时就要用到交叉编译。
先科普一下交叉编译的概念:交叉编译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。同一个体系结构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;同样,同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在不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。
开发环境使用Windows以及macOS居多,但编译出来的程序往往是在Linux上运行,如果直接在服务器上进行编译就比较麻烦,所以就需要用到交叉编译。
交叉编译也可以用命令行进行,但每次都复制...
这是一个静态的页面,通过点击“mnist”超链接跳转到真实数据页面。
注意使用浏览器开发者工具(F12)仔细分析超链接跳转时的请求头。
然后检查自己的Python爬虫代码,看看是否漏掉了一些参数。。。...